合资车企政策的放宽,正在吸引更多外企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据彭博社今日报道,德系车企宝马将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25%的股份,把在华晨宝马的持股比例提升至75%。这也意味着,宝马将成为中国放宽汽车行业外商来华投资股比限制后的首个受益者,这也意味着中国市场合资车企对半持股时代的终结。
同日,在沈阳华晨宝马铁西新厂开工仪式上,宝马集团和华晨集团共同宣布,华晨宝马合资协议将延长至2040年,对华晨宝马的投资将新增30亿欧元,用于现有及新增生产设施建设项目,未来3-5年,华晨宝马的年产能预计增加至每年65万台。
这是宝马加大对中国市场投入更为细致的规划。而就在一天前,宝马董事长科鲁格与李克强总理见面,表示将加大对华投资,将在辽宁沈阳铁西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华晨宝马第三工厂。
“未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看到一辆宝马X3纯电动汽车,都一定是‘中国制造’。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美国和德国的市场加起来也比不过中国。”科鲁格说,“但在我们的战略中,中国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更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生产基地,直接向世界其他市场出口汽车。”
外资车企在中国有更大的作为,主要受益于不断放宽的政策。今年4月18日,发改委就曾表示,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比如,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此次宝马收购华晨宝马股份的交易也正好在2020年完成,也正是赶上了政策限制取消的时间点。
自政策明朗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车企开始付出实际行动。
最吸引眼球的当属特斯拉。5月14日,特斯拉斥资1亿元在上海成立独资子公司。两个月后,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申请获批,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工厂规划将在2-3年后完成建设,将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一个月后,特斯拉称将向上述工厂投资50亿美元,并寻求外部投资——这与高盛预期的投资金额相当。今日彭博消息称,特斯拉将以近10亿元的价格获得上海建厂用地。
而在更早的北京车展期间,有超十家传统车企都亮出了自己电动车的量产和资金投入计划,走近中国市场成了主旋律。
其中,宝马就预计到2025年量产12款车。在沈阳建第三工厂等计划,就意味着宝马将更多电动车的生产重任放在了中国。期间,大众宣布将在中国联合合资企业伙伴在电动汽车等服务领域直接投资约150亿欧元。沃尔沃也表示,“中国电气化的未来就是沃尔沃电气化的未来。”
传统车企量产电动车规划
就电动车的销量来看,特斯拉依旧独占鳌头。此前特斯拉美国季度车辆销量已经首次超过奔驰,与宝马的差距也在缩短。
今年7月至9月,特斯拉销售了69925辆Model 3,S和X,而奔驰销售了66542辆汽车(不包括商用货车)。在同一时期,宝马售出了71679辆汽车,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Atherton Research公司预计特斯拉将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车辆销售数量超过宝马。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是特斯拉最为看中的市场之一,也将生产50万辆电动车的计划规划在内。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将电动化野心放在中国,也将进一步加速这一市场的竞争。
除了直接销售乘用车,戴姆勒等巨头也盯上了网约车。彭博消息称,戴姆勒正在与吉利合作成立各持股50%的合资公司,准备在中国使用其电动汽车品牌腾势的汽车来提供网约车和共享汽车服务。这被视为是滴滴的有力竞争者。
而在8月底,估值1750亿美元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也在上海成立了子公司,提供自动驾驶汽车部件及产品设计、测试和相关配套服务,这可能会让百度紧张一把。
原文はこちら
セミナー情報や最新業界レポートを無料でお届け
メールマガジンに登録
ブルームバーグの報道によると、独BMWは36億ユーロ(約4670億円)で華晨中国汽車との合弁会社「華晨BMW(華晨宝馬汽車)」の株式の25%を取得し、持ち株比率を75%に引き上げることで合意した。中国政府は自動車合弁の外資出資比率の規制を撤廃する方針を打ち出しており、BMWが初の事例となる。
また、BMWグループと華晨集団は合弁契約を2040年に延長することも発表した。BMWは生産増強のために、華晨に30億ユーロを出資。華晨BMWの生産能力は3ー5年後に年間65万台に拡大する見込み。
BMWのハラルド・クルーガーCEOは10日、李克強首相と面会し、対中投資の拡大を表明。「将来、世界中でBMWのEV『X3』が見られるようになり、それらはメイドインチャイナであるはずだ。中国は巨大な市場で、米国とドイツを足してもかなわない。また、当社にとって中国は巨大な市場にとどまらず、世界に向けた生産拠点だ」と述べた。
中国発展改革委員会は今年4月、5年後に自動車業界の外資出資規制を完全撤廃すると発表。BMWは華晨宝馬の持ち株比率を2020年に75%に引き上げる予定だ。
(翻訳・浦上早苗)
原文はこちら
セミナー情報や最新業界レポートを無料でお届け
メールマガジンに登録